2006年12月28日 星期四

海底纜線submarine cable

海底纜線用以取代高頻的無線電傳輸,這種技術早在 1850 年已開始,1852 年北美第一條纜線連美國紐澤西洲的 New Brunswick 與 Prince Edward 島嶼。在 1956 年第一個聲音傳輸纜線安裝前,無線電 (radio) 一直是橫跨海洋傳送電話訊息的唯一方式。
海底纜線的結構
 海底電纜與陸上電纜不同,它僅有一條纜線,並有堅實的外層保護,用以抵抗海水的巨大壓力。在海底下,纜線的維護十分不易,運作目標是陸上纜線 100 倍的穩定度,且 20 年間不能超過 4 次故障才行。
 纜線的表面鍍有一層鎳合金化合物以增加導電性,在絕緣外層上另有一層黃銅導體用以絕緣與防水。纜線的最外層是塑膠製的保護層 (jacket),海底電纜重量很可觀,每公里約 1.6 公噸重

在中國﹐1871年丹麥大北電報公司從海參威經日本長崎到上海敷設了一條通電報用的海纜。1883年和1884年英商大東電報公司先後從上海到福州和從福州到香港敷設了海底電報電纜。這些海纜在太平洋戰爭中均遭到破壞。1976年10月﹐中國和日本在上海市和熊本縣之間建成一條中日海底同軸電纜﹐全長 875.2公里﹐可開通480個話路。和日本沖繩之間敷設了可開通480個話路的海底同軸電纜﹐全長675公里。1980年台灣省宜蘭縣和菲律賓呂宋之間敷設了一條海底電纜﹐全長1020公里。1981年台灣省和美國關島之間敷設了全長3080公里可開通 680個話路的海纜。

海底電纜的傳輸速率最高達至>1024m
建1公里海底電纜要的錢最少要1billion


1. 中美 海纜於12月26日20:25 距離台灣枋山登陸站 9.7公里左右發生中斷;
2. 亞歐三號海纜於12月26日20:25 距離台灣枋山登陸站 9.7公里左右發生中斷;
3. 亞太二號海纜S7於12月27日00:06距離台灣淡水登陸站904公里左右發生中斷;
4. 亞太二號海纜S3於12月27日02:00距離崇明登陸站2100公里左右(靠近台灣處)發生中斷;
5. Flag光纜亞太系統於12月26日20:43在韓國到香港段中斷;
6. Flag光纜亞歐段於12月27日04:56在香港到上海段中斷。

影響既範圍,不單止中國大陸到北美、台灣等方向的互聯網電路大量中斷,中國大陸至台灣地區、美國、歐洲等方向國際港澳台通信線路受此影響亦大量中斷,國際港澳台互聯網訪問質量受到嚴重影響,國際港澳台話音和專線業務也受到一定影響。日本、韓國、新加坡網民也受到一定影響。AMD、微軟、 NVIDIA等美國加拿大網站幾乎無一能夠訪問,部分歐洲網站能夠訪問,日本韓國網站所受影響不大。

據該人士介紹,修復工作首先由中美兩國工程師在兩地進行光測試,根據光返回的情況分析斷點的數量,以及計算出斷點的位置,然後分別派出船隻進行維修。按照正常的情況,修復最少要花一個月以上的時間,但情況會一天比一天好。

歷史數據:
2001年2月9日,跨太平洋的中美海底光纜在上海崇明島段受損中斷,2月22日維修完成,耗時13天。
3月9日,剛剛修復的中美海底電纜在另一處發生斷裂,3月22日維修完成。耗時13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