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5日 星期一

[中時]沒錢誰敢生子 貧窮誰能談教育 1

前言:一年二十萬元的幼稚園花費,很貴嗎?對都會家庭而言,如此的支出,只是基本;知道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小學畢業要花多少嗎?二百五十萬!這不是神話,而是都會雙薪家庭的現實壓力。在少子化的趨勢下,小學空教室愈來愈多,政府應利用小學校園增設更多公立幼稚園和托兒所,提供平價的教育機會,並平衡貧富不均的教育條件,年輕夫妻才敢生小孩。否則,台灣少子化趨勢將更為嚴重。而窮人的孩子,將永難有出頭的機會。
姜先生的獨生女目前就讀一所雙語幼稚園,一學期註冊費二萬四千元,一年共四萬八千元,加上每月的月繳費用一萬二千元,一年共十四萬四千元;因為夫妻都是上班族,晚上七點才能接小孩,幼稚園六點就放學,多留在幼稚園一個小時的鐘點費是一百元。一年下來的花費約廿萬元。
廿萬元,在都會區的雙語幼稚園,算「正常」花費,高社經背景的貴族幼兒園,一年的費用可達到卅萬元。
台灣,小孩的教育費已昂貴到愈來愈多都會區的年輕夫婦視生小孩為「奢想」。今年初新婚的魏小姐,本身就是一所私立幼稚園的老師,她清楚養育一個小孩要花多少時間精力和金錢,因此她說現在夫妻倆要將褲袋勒緊些,多存些錢之後再生小孩。
「我喜歡小孩,我要生小孩,而且我不要小孩輸在起跑點,我要讓孩子受好的幼教,一年花卅萬是值得的。幸運的是,我們沒有房貸壓力,只要節省些,很快就能存到孩子所需的教育經費。」魏小姐說,雖然公立幼稚園每年的花費只要四萬元左右,但幼教是基礎,關係孩子一生前途,雖然便宜很多,但她不放心公立幼稚園的教育品質。
夫妻倆都在私人公司上班的張先生說,兩人的年薪加起來雖然超過百萬,但每月房貸約一萬五,生活支出三、四萬,一年保險費用約七萬,再加上所得稅、車子的稅金,每年還要安排一次國外旅遊,存得了多少錢?但若現在的工作能像公教人員一樣穩定,不會有失業的風險,退休後又有相當的保障,他會考慮生小孩,否則生了小孩,除了龐大的教育支出外,一旦發生中年失業,全家人怎麼辦?「壓力太大,我現在還不敢生!」張先生說。
受教權不平等窮人難翻身
這是很多都會區年輕夫妻的心聲,更是政府多年來忽視幼教、無法提供充分而均質的幼教所產生的弔詭現象,也成為都會區出生率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智、下愚是天生的不平等,無法改變;但教育機會均等,則是政府無法推卸的責任。政府口口聲聲說要縮短城鄉教育差距,但其忽視幼教的作為,卻深化了教育的貧富差距,有錢人的孩子可以接受高品質的幼教,窮人的孩子可能公幼都讀不起。教育原本是社會階層流動、窮人翻身的機會,現在卻逐漸扮演起階級保障的藩籬。
我們的義務教育從國小開始,六歲之前的教育,政府放手民間辦理,呈現高度多「元」現象。一般民眾統稱的「幼稚園」,除了向教育局立案的幼稚園之外,還包括向社會局立案的托兒所及向教育局立案的兒童美語補習班,甚至還有些是未立案的。他們掛的招牌,有「幼稚園」,也有「幼兒園」及「兒童美語學校」等。這些「幼稚園」的教學內容五花八們,有傳統的,有蒙特梭立的;有不教英語的、有雙語的、還有全美語的。花費最便宜的是公立的每年約四萬元,最貴的超過卅萬元。
中華民國幼教聯合會總會長黃麗珠表示,目前全國立案的幼稚園大概有一千七、八百所,立案的托兒所約五千所。人數少的只有十幾名幼童,多的數百人。因為少子化、再加上經濟不景氣,去年就關掉五百多家私立幼稚園和托兒所,今年可能更慘。
公私立幼稚園的比例約三比七。因為公幼招生人數有限,多半要抽籤,而且是從五歲(大班)開始抽,若抽完還有餘額,再接著抽四歲(中班),然後三歲(小班)。四歲的機會很小,三歲更小。
楊小姐四歲的孩子進不了公幼,她十分不解的說,現在少子化嚴重,各國小附設的幼稚園為什麼不多開設幾班,讓想進公幼的小朋友都有機會就讀?

沒有留言: